拍照设置
拍照设置包含以下的几种设置:
像素合并功能
像素合并功能的设置界面如图1:
相机提供2X2模式的Binning,即将4个像素合并为1个像素,像素分辨率为非Binning模式下 的1/4。开启Binning模式后,拍摄速度将显著增快,但并不能达到非Binning 模式的4倍速度。尽管Binning模式的X/Y像素分辨率显著降低,但其Z轴重复精度反而会有所提升。另外,Binning模式相比于非Binning模式,在其它设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,系统的功耗和发热量都更低。
若用户对像素分辨率的要求较低,建议启用Binning模式。
曝光模式
曝光模式的设置界面如图2:
可设置的曝光模式如图3:
曝光模式分为以下四种:
-
手动模式(Manual)
由用户指定曝光次数,以及每一次曝光所使用的曝光强度。若曝光次数大于1,则对多个曝光所获得3D点云进行HDR融合,输出融合后的3D点云。
-
手动多次平均模式(Manual Repeat)
由用户指定曝光次数,每次曝光皆采用相同的曝光强度,若曝光次数等于1,结果与手动模式单次曝光相同;若曝光次数大于1,则对多次曝光所获得的3D点云进行平均,输出平均后的3D点云。该模式适用于时间相对宽裕,对重复精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合。
-
指定次数自动曝光(Auto NHDR)
由用户指定曝光次数,由硬件自动产生最合适的曝光强度。若指定的曝光次数大于1,则将输出HDR融合后的点云。该模式适用于被测物确定,但表面可能变化的场景。
-
指定质量自动曝光(Auto PHDR)
由用户指定成像质量,由硬件自主决定曝光次数和每一次曝光的曝光强度。若采用的曝光次数大于1,将输出HDR融合后的点云。若无法达到用户指定的成像质量,将采用可达到最高成像质量的曝光值进行拍摄。该模式适用于被测物不确定的场景。
曝光次数
曝光次数的设置界面如图4:
可设置的曝光次数如图5:
1次曝光,即单个曝光强度进行拍摄;
2次曝光,使用两次曝光强度进行拍摄;
3次曝光,使用三次曝光强度进行拍摄;
单次曝光是最基本的曝光模式,即设定单个曝光强度进行拍摄。
多次曝光是提升3D成像效果的有效手段。若将多个曝光强度相同的3D点云取平均,可以得到重复精度更高的点云;若将多个曝光强度不同的3D点云进行融合,可以得到成像完整性更好的点云。
曝光强度
曝光强度影响相机曝光的亮度,分为以下两种控制方式:
- 手动控制
- 自动曝光
手动控制
当曝光模式为手动模式(Manual)/手动多次平均模式(Manual Repeat)时,可手动控制曝光强度。可手动控制的曝光强度如下:
- 2D曝光强度(Intensity2D)
- 3D曝光强度(Intensity3D)
2D曝光强度(Intensity2D)
2D曝光强度的设置界面如图6:
相机支持单独设置灰度图像的曝光强度,可以更改在3D工作模式和2D白照明下的灰度图像的亮度。
3D曝光强度(Intensity3D)
当曝光模式设置为手动模式时, 根据曝光次数的多少,可调整每一次的曝光强度的值。如图7:

当曝光模式为手动多次平均模式时,每一次曝光都将采用第一次3D曝光强度的值。
自动曝光
当曝光模式为指定次数自动曝光(Auto NHDR)/指定质量自动曝光(Auto PHDR)时,3D相机将不采用上方手动模式的强度值,而是使用硬件自动得出的曝光强度进行曝光。
自动曝光模式相关设置参数分为两种:
- 优先级
可以通过设置优先级的值,调整自动曝光的评价函数 权重。0表示以完整性为最高优先级,7表示以重复精度为最高优先级。如图8:
- 质量阈值
当曝光模式在指定质量自动曝光模式下,由客户指定质量阈值,硬件将寻找可以达到质量阈值且曝光次数最少的设置。随着质量阈值的值增大,曝光设置评估过程将更为严格,得分将降低。因此在调整优先级后,可能要重新调整质量阈值。
质量阈值的设置界面如图9:
当曝光模式选择指定次数自动曝光和指定质量自动曝光时,质量阈值设置项下方会显示自动曝光最终所采用的曝光参数(曝光次数和每一次曝光的强度) 以及质量得分预测值。
自动曝光结果反馈界面如图10:
增益
增益对应的设置界面如图11:
增益使得3D拍摄可以在速度和重复精度之间权衡。更高的增益将获得更快的拍摄速度、更低的重复精度,以及更小的发热量。
调整增益后,用户不需要调整曝光强度以弥补增益对曝光结果的影响。硬件在曝光时,将自动根据增益值调整曝光时间进行补偿。
抗频闪模式
抗频闪模式参数对应的设置界面如图12:
可设置的抗频闪模式如图13:
设置抗频闪模式,开启后可减小环境光对拍摄造成的干扰。默认为Off,有50Hz和60Hz两种模式,根据环境光的频率选择不同的模式。